安徽省2020届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试题(一)

日期: 2024-05-31 中考阶段道德与法治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1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来并将其序号填入下面的表格内。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试题详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启示我们(   )
A、 欣赏别人的一切
B、 接纳自己的全部
C、 做更好的自己
D、 学会自我标榜
试题详情
对待青春期生理变化,我们应该  (   )
A、 正确认识,坦然接受
B、 消极认识,被动接纳
C、 过分激动,烦躁不安
D、 顺其自然,随心所欲
试题详情
相信自己,才能增强信心,充分发掘自身潜能,促进自我发展。相信自己就需要我们(   )
A、 自我贬低
B、 悦纳自我
C、 展示自我
D、 保护自我
试题详情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会发现成长出现了新的变化和问题。享受青春成长的快乐需要(   )
A、 在穿着上标新立异
B、 自我封闭,保护青春的秘密
C、 放任青春冲动激情
D、 悦纳变化,正视青春的矛盾
试题详情
温州爱心市民筹集善款十多万元,帮助西藏嘉黎县两名患病儿童到温州就医并获得康复。爱心市民的义举主要体现了(   )
A、 懂得保护自己
B、 善待他人生命
C、 意志需要磨砺
D、 履行法律义务
试题详情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三位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感人事迹传递的正能量有(   )

①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操守

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中爱国的要求

③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劳动、奉献、创造中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试题详情
劳动是社会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光荣。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学生(   )

①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②养成勤劳自立的习惯

③做一些的力所能及的家务           ④勤工俭学,廉洁从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试题详情
下列现象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   )
A、 人民法院依法对张某偷税漏税违法行为公开审判
B、 红通人员李某潜逃海外多年,最近被押解回国
C、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D、 公安部部署严厉打击涉黑犯罪行为
试题详情
为了更好地打击校园欺凌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大依法打击校园欺凌力度             ②学校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③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④家长要履行学校保护的职责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试题详情
当遭遇下边漫画这一情形,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

①利用QQ群,微信群大骂该商家的售假行为

②向有关部门举报,以免更多的消费者受骗

③自认倒霉,就当花钱买个教训

④增强维权意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石家庄交通局职工许青树将掉进冰湖的3名儿童一一教到岸上;复旦大学钟扬教授援藏多年摸清西藏“生物家底”,将毕生精力献给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三亚小伙李鸿民辞掉城里工作,回村照顾4位重病亲人。对这样的人我们心生敬意,因为他们都(   )

①富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     ②珍爱生命,延伸了生命价值

③道德高尚,促进了社会和谐      ④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每年中考后,初中毕业的同学就要填报中考志愿,面临着填报“普高”还是“职高”的纠结。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①要结合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②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会自己做出合理选择

③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爱好,理智面对各种压力

①要考虑自己还是未成年人的客观实际,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非选择题(共56分)

试题详情
观察两幅法治教育宣传漫画,回答问题。


试题详情
微时代开房了微生活。生活中许多微小的瞬间,都可以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感悟……阅读两个片段,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每一个在受惠于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必然要受制于他人和社会;在社会中的个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必须承担义务,除了获取之外还需要付出。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

为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近日,我市组织专门的团队深入学校,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知识讲座。

试题详情
以下是强强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试题详情
请你阅读下面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信息一】

人民网2019年8月29日刊文引用了周处的故事: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周处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

【信息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勉励广大党员干部。

【信息三】

2019年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全国自强模范颜玉宏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瘫痰,但他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好学上进。2009年,颜玉宏开始了艰辛的求学之路。他每天柱着拐杖走、爬着走,我至有时倒立着用手走,每天要花3个多小时“走”完上学路。无论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他还克服身体的不足,积极参加游泳训练,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在全省煤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奖。

试题详情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为深入学习领会依法治国,滨湖中学705班在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的几个环节,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新闻评论】同学们搜集到这则新闻: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019年8月26日在北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表决通过了我国首部资源税法。

对于这则新闻,老师这样评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早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就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_____________。

【法治报告】学校政教处请来师范大学的李教授给同学们做了一场法治报告会。李教授说了下面两个观点:

【观看影片】同学们观看了法治专题片。小敏记下了下面这段解说词:

对于不遵守法律甚至严重违反法律、破坏法治的害群之马,不论其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惩、毫不姑息。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一大批原高级领导干部因严重违法而受到严肃惩处。

围绕这段解说词,小敏这样评析:

【微博一下】活动结束前,同学们在自己的微博上纷纷表示要与法律同行,以实际行动为法治中国做一点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