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7)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日期: 2024-04-28 中考阶段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 扶清灭洋
B、 自强求富
C、 民主共和
D、 君主立宪
试题详情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民用轮船公司,承揽朝廷‘官货’一半的运输量,其发展的客运业甚至挤垮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这表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
A、 有利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
B、 推动中国教育文化的繁荣
C、 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入侵
D、 促进了洋务运动走向成功
试题详情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D、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1880年,刘铭传(后任台湾巡抚)建议修铁路,而刘锡鸿(曾任驻德公使)等人则反对,还说“我国乾隆朝之世,非有火车也,然而廪溢库充,民丰物阜……西洋亦效贡而称臣。”这可以说明( )
A、 清廷内部矛盾重重
B、 铁路建设劳民伤财
C、 洋务运动遭受阻力
D、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试题详情
 梁启超主张:“中国欲保其海上权力,则必须推扩水师”。下列洋务派的主张中,与梁启超海权意识一致的是( )
A、 李鸿章:中国添练水师不容一时稍缓
B、 曾国藩:火轮船必中外官员通行之物
C、 奕䜣:请添设一馆,以教习天文算学
D、 左宗棠:轮船成则漕政兴,海关之税旺
试题详情
1877年,李鸿章奏请总理衙门批准轮船招商局“任意沿海揽载”,总理衙门批复:“除承运官物外,该局华、洋商人货物,概不准在不通商各处起卸。”这说明洋务企业( )
A、 市场经营受限
B、 已分洋人之利
C、 垄断海上运输
D、 冲击外资企业
试题详情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 奖励发明
B、 改革科举制度
C、 精简机构
D、 裁汰冗员
试题详情
1898年,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取缠足之女”。由此可知( )
A、 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B、 男女平等思想已经得到广泛传播
C、 维新派代表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
D、 维新运动包含了社会风俗的改良
试题详情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写道:“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这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 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
B、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C、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试题详情
据吴敬恒回忆: “戊戌变法之际,朝廷想把寺观改为学校,这与当时的舆论不相入……曾见一卖菜男子抗论于市人说,寺观自古就有,怎么可以说废除呢? ”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缺乏社会基础
B、 注重变法策略
C、 意在思想启蒙
D、 顺应时代潮流
试题详情
历史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推动了思想解放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完成了革命任务
D、 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试题详情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 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下列对“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 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试题详情
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这说明( )
A、 武昌起义不具历史进步性
B、 革命观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
C、 革命党人缺乏斗争的智慧
D、 清朝腐败统治已经彻底瓦解
试题详情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从来没有一次规模相等,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评论认为辛亥革命(   )
A、 实现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B、 根除了封建思想的残余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试题详情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奋”,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这体现了( )
A、 民众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B、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 国人学习研究风气浓厚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试题详情
如图为近代某一期杂志的目录(局部)。据此判断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 )

A、 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C、 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
D、 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试题详情
下表为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部分)的简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活动( )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北京

李大钊

散发《劳动宣言》,讲解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长辛店

邓中夏

出席1000多工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演说

上海

陈独秀

参加了“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演讲了劳工问题

A、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 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 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D、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试题详情
1919年11月1 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 发起文学革命
B、 批判传统旧道德
C、 倡导教育改革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试题详情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而且国内出现至少400种白话报,几个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志》、 《小说月报》也逐渐白话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 )
A、 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 白话报成为唯一传播媒介
C、 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D、 学校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试题详情
(2分)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使用新的文学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其中胡适主张使用的新文学语言是(  )
A、 甲骨文
B、 白话文
C、 文言文
D、 象形文字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遭受种种屈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无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材料四: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材料二:

【家国情怀】

材料三: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