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10)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日期: 2024-06-11 中考阶段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 多万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被选为人民代表。在全国人民 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 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述材料反映( )
A、 宪法代表着人民意志
B、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 宪法由人民直接制定
D、 宪法保障各族人民利益
试题详情
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0世纪60年代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 涨,斗志昂扬取得辉煌的成就,如:“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大庆油田的建成等等涌现一批英 、雄人物如:“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这一时期展示的时代 精神是(        )
A、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B、 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C、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D、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试题详情
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订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国有企业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上有观点认为,中国国力贫弱,政府应“施仁政”,与民休息,应多发展轻工业,改善民众生活。毛泽东在1953年指出,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大仁政,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毛泽东的谈话旨在( )
A、 强调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B、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C、 加快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进程
D、 重视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试题详情
1959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东北松辽盆地发现工业性油流。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开展石油大会战,终于建成了现代化的石油企业。1964年,党中央对全国工业战线提出“工业学大庆”号召。上述事件( )
A、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B、 实现了石油供应的自给自足
C、 塑造了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D、 构建了国家完备的工业体系
试题详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手工业种类繁多、行业齐全,但规模小,分散于城乡之间,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针对这一状况,党中央采取的举措是( )
A、 鼓励手工业者投身国家建设
B、 制定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提倡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
试题详情
右图是 1956年 1月,北京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上,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献报喜信。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因为 在改造过程中有一个创举是( )

A、 实行公私合营
B、 实行自愿互利原则
C、 实行赎买政策
D、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试题详情
某同学在研究某项历史课题时搜集了以下资料,他在研究的课题是(    )

1953 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 年

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 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 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 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 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B、 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就
D、 “大跃进”运动的工业腾飞
试题详情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从③到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
B、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 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试题详情
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他1954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
A、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试题详情
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试题详情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的是( )
A、 鞍山钢铁公司
B、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沈阳机床厂
D、 武汉长江大桥
试题详情
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试题详情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五年钢产量生产计划指标示意图。图中计划指标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三大改造的实施
B、 国有企业的改革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试题详情
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铁人”王进喜

A、 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试题详情
从1956 年到1966 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试题详情
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宪法草”所坚持的原则有( )
A、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 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 民主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试题详情
1954年9月,一位记者记录了一场盛事「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 商量着国家大事。”这场“盛事”( )
A、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C、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 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们国家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党

领导人民继续前进,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经济建设成就图

试题详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 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年增长 40%,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材料二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 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材料三 到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 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 99%、私营商业人数的 85%,都实现了公私合营。

材料四

材料五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