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

日期: 2024-05-29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徐悲鸿——《愚公移山》
B、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D、 鲁迅——《骆驼祥子》
试题详情
20世纪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塑造了许多妇孺皆知的形象(列举部分,如下表)。其广为流传的原因是( )

作品塑造形象

《阿Q正传》

在封建势力压榨下的落后的农民形象

《子夜》

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

《骆驼祥子》

城市贫民(北平车夫)形象

《华威先生》

国民党官僚的腐败形象

《小二黑结婚》

解放区新型农民的形象

A、 写作手法高度统一
B、 传统文化挖掘充分
C、 积极顺应时代潮流
D、 借鉴欧美创作风格
试题详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进入大变革时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的标志是(  )
A、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 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C、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 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学堂章程,统一学制
试题详情
他认定了写实主义的艺术目标, 一往无前为之呐喊、传播和奋斗; 他创作了《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等精品,表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是( )
A、 徐悲鸿
B、 齐白石
C、 冼星海
D、 聂耳
试题详情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 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由 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 )
A、 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 使民众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
C、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试题详情
歌曲是用音符记录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歌曲反映当时的时代主题。聂耳于1935年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上述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英勇抗战
B、 土地革命
C、 近代探索
D、 解放战争
试题详情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 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试题详情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 变法图强
B、 三民主义
C、 打倒列强
D、 民族救亡
试题详情
(2分)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它是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  )
A、 中华书局
B、 商务印书馆
C、 生活书店
D、 新华书店
试题详情
《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奔马图》《愚公移山》等作品共同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 抗日救亡
B、 实业救国
C、 探索西学
D、 和平建国
试题详情
 1897-1900 年,武昌的旧式书院增加了地理、数学、体育等新课程。1902年以后,又增办了小学、中学和外语、理、工、农、医、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这反映了( )
A、 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
B、 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 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 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试题详情
以下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维新思想的传播
B、 民族工业的起步
C、 社会生活的变迁
D、 近代教育的发展
试题详情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由此可知《申报》的创办( )
A、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促进了报业的顺利发展
C、 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
D、 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发展
试题详情
张之洞提道:“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 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 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 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试题详情
下图为1931~1940年中国专科以上学校工科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高等教育趋于完善
B、 人才培养适应战时需求
C、 高等教育偏重工科
D、 工科毕业人数大幅攀升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中国媒体的发展,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政治史,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教士,一种是商人。前者宣传宗教道德伦理观,创办了教会报刊,从精神、文化上进行渗透;后者注重赢利,创办了商业性报刊,从传播业上进行扩张。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近代中国政治:从维新变法说起》

材料二  清政府在经历两次战争的失败后,推行了洋务运动。在此期间,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中国大地上次第诞生,它们对洋务派所举办的“自强新政”予以积极鼓吹。……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后开始了办报活动。他们办的报纸致力于介绍西方新知识,评论国内外形势,为变法维新制造舆论。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痛陈中国面临危亡的紧迫形势,系统地宣传了改良派要求变法、设议院、仲民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等主张。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的报刊开始出现,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材料三  1919年《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的命名别具深意。丹药类商品有“盖日牌”纯丹、孚记药房的“日快丸”等,香烟品牌中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自由钟、大长城、爱国牌等。

——摘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1912—19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