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国家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选举法、刑法、刑诉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7月1日,新时期国家立法步入正轨的标志性时刻。

    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民法通则,结束了新中国没有系统的民事立法的历史: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刑法作出全面修订,形成比较完备的刑法: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诞生。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从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幕,到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从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到修改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难题;从制定监察法保障监察体制改革,到制定和修改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截至2024年2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0件。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要求

    ③有助于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部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栉风沐雨,浴血淬火。90年前,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一篇篇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凝练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   )

    ①坚守革命信仰,把长征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之源

    ②厚植为民情怀,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锤炼政治品格,推进中华民族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赓续红色血脉,敢于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工作”指的是( )
    A .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 . 根本变革生产关系 C .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D . 完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形势任务,立足自身国情实际,观照时代,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中国建设中始终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为引领,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和国家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下列符合新中国史主题主线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前行”为办刊宗旨。下表是《中国青年》的几个大事件。

    1923年10月—1927年10月

    1939年4月

    1984年第5期

    2023年10月

    从第一期“政治太黑暗了”的浩叹到最后一期“唯有暴动的争斗才真正是民众的争斗”的呼喊,《中国青年》以惊世骇俗的战斗激情度过了灿烂的四年。

    《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青年参加抗战,推动中国青年运动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中国青年》发表文章《知之深爱之切》。

    为纪念创刊100周年,《中国青年》推出系列专题《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中国青年》《争当主角,敢挑大梁:科技创新青年为先》等。

    从《中国青年》的上述事件中可以推断出(       )

    ①在《中国青年》创刊的前四年,中国青年积极参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②《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时,中国青年主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习近平发表文章时,中国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④《中国青年》创刊100年时,中国青年展现出新时代的担当与作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要求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下列能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的这句话提供佐证的有(     )

    ①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得以确立

    ④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某班学生拟举办“青年学党史,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下列拟提交的党史事件与其历史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中共八大——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城市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