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温州会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美国许多学校在讨论学生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学习怎样的知识。安琪拉在《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世界》里,指出了美国学生“用技术代替大脑“的问题,认为“即刻上网改变了知识的性质,甚至关于真实的观念“。21世纪,便捷的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亿万人信任的”人类知识总和”。然而,今天的信息便捷是否就意味着学生更有知识呢?

    爱因斯坦认为,“信息不是知识“,但他并不崇拜知识。他说:”关于‘是什么’ 的知识无法打开“应该是什么‘的大门。”按照爱因斯坦的标准,今天学校里传授的大多是“不是知识的知识“或者与“智识“相去甚远的知识。英国哲学家麦克斯韦提出,学校需要以提升“智慧“来代替单纯的“知识“积累。智慧又可以叫做“智识“,是一种特别需要有意义和价值来导向的求知过程,目的是认识处于物质宇宙中的“人 类世界”,帮助学生探究并认识人类世界的丰富性、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

    智识的导向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技能性的知识与体现人类价值的真正知识。例如,电脑传媒技术知识必须在道义价值的指引下才能成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智识。有智识和智慧的人发明了让人类能普遍受惠的互联网,而仅仅有技术知识的人却可能是在破坏它,他们从事的是在互联网上挖坑筑墙,或者欺诈、贩毒、卖淫等犯罪活动。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智慧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而非只是“能力“。智慧是人的一种”入世“而不是“避世“或“出世“的方式,也就是说,智慧是人类在生存世界里有价值导向、有问题意识的知识。罗马神话里的密涅瓦是智慧女神,是从大神丘比特的脑袋里生出来的。她把造福人类的纺织、缝纫、制陶、园艺等技艺带到人间,她的象征是能在黑夜里看到前方的猫头鹰。知识的对立面是无知,但智慧的对立面则不是无知,而是愚蠢。无数的历史事例告诉我们,很有知识的人会因为没有价值信仰而非常愚蠢。

    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学习的是有价值导向和问题意识的思考能力,而不是那种被叫做“知识“、其实不过是触手可及的现成信息。以培养这种能力为宗旨的人文教育因此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专业教育可以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而人文教育则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和“为什么“。

    (节选自徐贲《有”知识”无”智识”》)

    1. (1) 下列对文中”智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识关注”应该是什么”,是一种有价值导向和问题意识的思考能力。 B . 智识即智慧,不是触手可及的现成信息,而是属于”不是知识的知识”。 C . 智识高于知识,具有超越性,是人的一种”避世”或”出世”的方式。 D . 智识的对立面不仅是无知,而且是愚蠢,因没有价值信仰而非常愚蠢。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爱因斯坦认为知识无法解决智识上的问题,不能替代智识的地位和价值。 B . 作者引用罗马神话里的密涅瓦的例子,意在说明智慧具有价值的导向性。 C . 根据本文的观点,”申请当社区义工的三个步骤及注意事项”属于知识。 D . 根据本文的观点,”如何巧妙识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智识。
    3. (3) 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    )
      A .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B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C .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D .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非选择题部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