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粤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七下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提...

更新时间:2024-03-28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下·海口期末)  2023年4月6日,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南大洋有关海城和南极大陆有关区域的调查任务,顺利返回上海。读南极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科考队考察南大洋的有关海域,可能包含( )
      A .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B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 .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D . 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2. (2) 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 )
      A . 东北方 B . 西北方 C . 东南方 D . 西南方
    3. (3) 在南极,我国科考队员需要克服恶劣的气候条件有( )
      A . 台风、寒湖、干旱 B . 飓风、暴雨、寒潮 C . 暴雨、雷电、冰雹 D . 酷寒、干燥、烈风
    4. (4) 当我国南极科考队员返回到上海时,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 . 昼夜平分 B . 昼短夜长 C . 昼长夜短 D . 出现极昼
  • 2. (2023七下·久治期末) 南极土地上禁止播种植物,温室大棚内也需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这是为了( )
    A . 保护生态环境 B . 提高作物品质 C . 展示科技水平 D . 降低种植成本
  • 3. (2023七下·宜兴期末) 下图为两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 )
      A . 淡水资源 B . 铁矿资源 C . 石油资源 D . 煤炭资源
    2. (2) 南极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宝地,被誉为“天然实验室”,因为这里( )

      ①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②地上储存着大量固体淡水资源

      ③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④陆地上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3. (3) 黄河站位于( )
      A . 北温带 B . 北寒带 C . 南温带 D . 南寒带
    4. (4) 关于北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区域以北冰洋为主 B . 这里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 C . 这里经常有北极熊出没 D . 夏季黄河站有极昼现象
  • 4. (2023七下·宣汉期末) 罗斯海新站是我国在南极即将建成的又一个科考站,“五朵金花”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新成就。读南极中国科考站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南极大陆被三大洋环抱,罗斯海新站面向的是( )
      A . 太平洋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北冰洋
    2. (2) 家住宣汉的初一学生李千想和爸爸一起去南极旅游,你认为以下四个时间中最恰当的是( )
      A . 5月1日 B . 7月7日 C . 8月10日 D . 1月1日
  • 5. (2023七下·英德期末)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下图示意北极航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北极航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北极航道全年都可以通航 B . 航道上最大的威胁是冰山 C . 该航道大部位于南温带 D . 1月航道沿线有极昼现象
    2. (2) 有助于保护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举措是( )
      A . 大力发展北极地区的观光旅游 B . 将北极动物带回国,饲养驯化 C . 带走生活垃圾,防止污染环境 D . 大量开采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 6. (2023七下·唐县期末)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并于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中国五个科考站,距离南极点最近的考察站是( )
      A . 长城站 B . 泰山站 C . 中山站 D . 昆仑站
    2. (2) 中国五个科考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 )
      A . 长城站 B . 罗斯海新站 C . 中山站 D . 昆仑站
    3. (3)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点的方向( )
      A . 东南 B . 西南 C . 正北 D . 正南
    4. (4) 南极是我们地球的最后一块净土,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最适宜使用的能源是( )
      A . 石油 B . 核能 C . 太阳能 D . 风能
  • 7. (2023七下·赣州期末) 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读组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丙地位于乙( )方向。
      A . 正北 B . 西南 C . 正南 D . 东南
    2. (2) 丁是( )
      A . 白令海峡 B . 马六甲海峡 C . 德雷克海峡 D . 丹麦海峡
    3. (3) 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现象。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B . 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C . 人类铺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D . 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4. (4) 适合观察北极熊活动的最佳时间是( )
      A . 1月 B . 4月 C . 7月 D . 11月
  • 8. (2023七下·甘井子期末) 南设得兰群岛当地时间2021年1月23日,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南纬61.70度,西经55.60度。位于南设德兰群岛乔治王岛的中国长城站震感明显,设备工作正常,全站人员已安全疏散撤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在长城站可能会出现的是( )
      A . 极昼现象 B . 北极熊出没 C . 昼长夜短 D . 长城站受损严重
    2. (2) 下列长城站到中山站的撤离路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经过沙漠戈壁 B . 穿过丛林沼泽 C . 跨越所有经线 D . 方向大致与自转方向相同
  • 9. (2023七下·西宁期末)  2022年10月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赴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工作,于2023年4月6日返回,圆满完成考察任务。结合所学,完下列小题。
    1. (1) 我国对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原因是( )
      A . 是暖季,且有极昼 B . 是暖季,风力很小 C . 是冷季,降雪稀少 D . 是冷季,但有极昼
    2. (2) 如果你去南极旅行,可体验的项目有( )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欣赏南极的冰川冰山    ④参观因纽特人的民居

      ⑤感受南极的酷寒干燥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3. (3) 下列关于对南极地区科考、保护与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科考队员可以将垃圾埋在雪地里 B . 可以在南极地区进行核爆炸等实验 C . 冻结任何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D . 不保证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自由
  • 10. (2023七下·贵阳期末) 贵州某公司开发的“南极”系列全地形车,使用清洁高效的燃料,能在极地特殊的环境下完成科考任务。据此完成问题。
    1. (1) “南极”系列全地形车需具备的特殊性能为( )
      A . 抗沙尘暴 B . 抗极低温 C . 防火 D . 防洪
    2. (2) 全地形车使用清洁高效的燃料,其主要目的是( )
      A . 保护南极环境 B . 节约造车成本 C . 提高汽车速度 D . 提高汽车灵活性
    3. (3) 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 )
      A . 以科研名义捕捞极地动物 B . 大量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 C . 获取全球环境变化的信息 D . 开发南极,大力发展旅游业
  • 11. (2023七下·曲靖期末) 近年来,“极地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热点。读“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1. (1) 从南极上空俯瞰地球,地球自转方向是( )
      A . 逆时针自西向东 B . 顺时针自西向东 C . 逆时针自东向西 D . 顺时针自东向西
    2. (2) 南极点的纬度是( )
      A . B . 66.5°S C . 90°S D . 90°N
    3. (3)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 长城站 B . 中山站 C . 昆仑站 D . 泰山站
    4. (4) 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主人 B .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极少,淡水资源缺乏 C .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和“寒极”之称 D . 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的真实写照
    5. (5) 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 气候变暖 B . 人类活动 C . 大陆漂移 D . 植被迁徙
  • 12. (2023七下·江城期末) 读两极地区图,完成问题

    1. (1) 下列大洲中,完全不在北极圈内的是( )
      A . 亚洲 B . 欧洲 C . 非洲 D . 北美洲
    2. (2) 南极洲和北冰洋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的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主要原因有( )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②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③南极洲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④北冰洋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3. (2023七下·东莞期末) 为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永久冻土区建造了“世界末日种子库”,种子在此可以保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读“种子库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种子库所在的斯瓦尔巴群岛位于( )
      A . 太平洋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北冰洋
    2. (2) 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世界末日种子库”的优势条件是( )

      ①气候寒冷,种子不易萌发②气候干燥,利于种子保存

      ③植被茂盛,种子来源充足④远离大陆,人类活动影响小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3. (3) 为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提倡( )
      A . 大力发展捕捞业 B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 . 使用一次性物品 D .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
二、图文材料题
  • 14. (2023七下·洛阳期末) 【拥抱北冰洋,续写新篇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北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北极地区一般指北极圈以北地区,包括洋和洲、亚洲、北美洲的部分陆地。
    2. (2) 因纽特人是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000多年。下面是关于因纽特人传统生产生活的描写,从中找出三处错误,抄写在横线上。(写出三条即可)

      北极地区居民众多,以因纽特人为主,他们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一直过着渔猎生活。为了生存,在漫长的夏季,他们捕猎海豹、鲸鱼、企鹅和驯鹿;为了抵御严寒,他们用各种兽皮制成衣服,在冰雪中挖建窑洞。恶劣的自然环境促使他们物尽其用。

      错误1:;错误2:;错误3:

    3. (3) 亚洲与欧洲的海上传统航线需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重要水上交通要道。新规划的北极航线是一条贯穿北冰洋,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海上捷径。北极航线所需时间比传统航线短15天左右,但只有6-9月可通航。

      与传统航线相比,请列举北极航线的优势与不足。

  • 15. (2023七下·任丘期末) 读南极地区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其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

    材料二: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材料三:根据极端天气记录追踪机构的推文,今年3月以来,南北极地的部分区域出现极端高温的天气,一些地区的气温甚至比往年同期高30~40℃。

    材料四:中国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

    1. (1) 罗斯海新站奠基之日,南极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2. (2) 度夏科考站的含义是科考人员只在每年的夏季,即月至月在这个站点开展科考工作。
    3. (3) 与长城站、中山站相比,昆仑站和泰山站设计寿命较短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4. (4) 科学家一直警告,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其它地区更明显。极地地区的极端高温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威胁。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一点即可)
三、综合题
  • 16. (2021七下·延长期末) 读北极地区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北极地区一般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2. (2) 下面是关于北极地区土著居民传统生产生活的描写,请根据所学生活,完成这段描写。

      北极地区居民众多,以为主,他们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一直过着渔猎生活。为了生存,在漫长的冬季,他们捕猎海豹、鲸鱼;为了抵御,他们用各种兽皮制成衣服,在冰雪中挖建。恶劣的自然环境促使他们物尽其用。

    3. (3) 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当我国科考队员在北极考察时,见到的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