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2022年中考一模生物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16 浏览次数:96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本大题共</b><b>30</b><b >小题,李小题</b><b>2</b><b >分,共</b><b>60</b><b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b>
  • 1. (2017·内江)

    如图中的甲、乙分别代表神经细胞和根尖成熟区细胞,图中B区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C区含有下列哪些细胞结构(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⑦突起.

     

    A . ①⑤⑥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⑦ D . ①⑥
  • 2. (2016·青岛)

    如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 . 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C . 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 . ①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 3. 制作玻片标本时取材后要放到水滴中展平,其主要目的是(  )
    A . 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 B . 拨开一些生物材料上的杂物 C . 使水滴能浸透材料,让细胞能吸收到较多的水 D . 避免盖片时压碎盖玻片,展平后使制出的玻片标本平整、美观
  • 4. 判断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 .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是“d” C . 观察时,用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观察 D . 当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 5. 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果实数的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水的变化有关 B . 寄生灌木与猫爪藤能生活在沙漠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C . 干旱不严重时,被寄生灌木轻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多 D . 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
  • 6. 以下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整个地球都属于生物圈 B . 生物圈是最大 生态系统 C . 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家园 D . 由各种生态系统构成的整体
  • 7. (2022·西华模拟) 瓢虫以蚜虫为食。科研工作者对自然保护区的瓢虫和蚜虫数量进行了调在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a代表瓢虫,b代表蚜虫 B . 瓢虫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蚜虫 C . 随着瓢虫的数量增加,蚜虫会被消灭殆尽 D . 蚜虫获得的能量只有一部分传递给了瓢虫
  • 8. 如图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乙对应的生物是(  )

    A . 螳螂 B . C . 黄雀 D . 植物
  • 9. 菟丝子为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营养。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  )
    A . 韧皮部的筛管 B . 木质部的筛管 C . 韧皮部的导管 D . 木质部的导管
  • 10. 如图是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种子萌发时,⑤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①发育成茎 B . 甲图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④ C . 都具有种皮和胚,乙图中⑤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D . 乙图种子萌发时,②只发育成叶
  • 11. 下列消化液中,都含有淀粉酶的是(        )
    A . 唾液、肠液、胆汁 B . 胰液、肠液、唾液 C . 胃液、肠液、胰液 D . 胆汁、胰液、肠液
  • 12. 对营养物质的种类与缺乏症分析,不相符的是(      )

    营养物质

    缺乏症

    佝偻病

    维生素C

    坏血病

    维生素A

    贫血

    地方性甲状腺肿

    A . B . C . D .
  • 13. (2021·内江) 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静脉内都有瓣膜来控制血液流动方向 B . AB型血的人可为A型或B型血的人输血 C .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右心房与肺静脉相连 D . 肺循环的终点是左心房,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 14. (2021·内江) 图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b状态时,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缩小 B . 1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包括吸气和呼气 C . 2、3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D . 4处流静脉血,5处流动脉血
  • 15. 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A . 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 B . 肾单位、肾小管、肾动脉、肾静脉 C . 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D . 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 16. 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B . ③结构内的液体是原尿 C . ①结构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 . 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在②处被重吸收
  • 17. 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a、b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a、b分别是(  )

    A . 尿素、葡萄糖 B . 水、尿素 C . 葡萄糖、尿素 D . 蛋白质、无机盐
  • 18.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有(  )
    A .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他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 . 醉酒的人走路东倒西歪是由于酒精麻醉了大脑 C . 小狗作算术是复杂反射 D . “望梅止渴”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
  • 19.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人眼球的视网膜和内耳的耳蜗处,分别能形成视觉和听觉 B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这种神经结构来完成的 C .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由导管运送到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 D . 患侏儒症和呆小症 人身材都矮小,他们的体内都缺少生长激素
  • 20.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母鸡与一群小鸡具有社会行为 B . 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D . 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 21. 甲图表示关节模式图,乙图表示在进行屈肘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的⑤是关节软骨,能使关节灵活;②是骨骼肌,能使关节牢固 B . 关节、肌肉共同构成了运动系统 C . 屈肘时,乙图中的①舒张,②收缩 D . 乙图中①的两端是肌腱,中间部分是肌腹
  • 22. (2021·内江) 图是人类受精及胚胎着床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①为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 B . Ⅰ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在一起,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23对 C . ④为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D . Ⅱ表示受精卵着床的过程,此后受精卵开始分裂、分化,最终发育为胎儿
  • 23.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能同时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的动物都属于两栖动物 B .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 .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都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生活 D . 在陆地上产卵,只用肺呼吸
  • 24. 下列关于苔藓、蕨类和被子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都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B . 苔藓植物不具有输导组织 C . 蕨类植物能通过孢子繁殖 D . 被子植物具有六大器官
  • 25. 关于发酵食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醋主要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用酵母菌 B .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用于酿酒。 C . 制作米酒时要将容器敞开,保持通风 D . 发酵时温开水中加糖和酵母的整体装置,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 26. 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势头强劲,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人类对基因的认识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转基因技术并非无懈可击。下列有关转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生物体的某基因拼接到另一生物的DNA上 B . 转基因生物所表现出来的新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C . 转基因动物所表现出的是接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D .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和在生物圈的影响有待研究
  • 27. 关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B . 现代人都属于同一物种——智人种 C . 人类进化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 D . 人类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 28. 我国现在多家科研机构已经研制出了新冠疫苗,现在可以免费接种。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B . 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C . 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D . 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 29.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的病症,HIV使免疫系统造成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死亡。请根据对艾滋病的了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IV的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 B . 艾滋病可通过握手、近距离交谈而感染 C . 艾滋病患者一旦侵入致病病菌后无法产生抵御该病菌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D . 虽然艾滋病疫苗目前还未产生,但人们可以通过注射其他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
  • 30. 小明在绘制曲线图时,不小心遮盖了某个部分,请据图思考,该曲线可能表示(    )

    A . 血液流经肌肉细胞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 . 注射乙肝疫苗后,人体内抗体含量的变化 C . 注射胰岛素后,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的变化 D . 从江汉平原进入青藏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二、<b >非选择题(共</b><b>40</b><b >分。除说明外,每空</b><b >1</b><b>分)</b>
  • 31. 实验探究

    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 (1) 蚕属于昆虫,它的生殖方式为(选填“卵生”或“胎生”)
    2. (2) 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发育,蚕茧是蚕蛾在发育过程中的期出现的;与蝗虫相比,蚕的发育过程多了期,若要保证蚕茧高产,应在家蚕发育的期满足食物供应。
    3. (3) 该小组假设是
    4. (4) 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变量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变量是
    5. (5) 从表中分析,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减少“薄头茧”的产生,蚕在结茧时应提供的环境条件。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 32. 如图所示为四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 (1) 图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有。(填字母)

       

    2. (2) 引起新冠肺炎的生物与图中(填字母)属同类群,其结构由外壳和核心组成。
    3. (3) A和B最本质的区别是后者没有,据图可看出A的这种生殖方式是
    4. (4) 青霉细胞内没有(填结构),只能通过菌丝深入到橘子皮内部,吸收供青霉利用。对人类来说,一方面霉菌容易致食品腐烂,另一方面又能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 33. (2022八上·东莞期末) 果蝇具有分布广、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特点,经常用作遗传学研究材料。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图一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二是某机构利用长翅和残翅果蝇所做的遗传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一可判断,表示雄果蝇体细胞,其产生的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可能是
    2. (2)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据图二分析,是隐性性状,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的基因组成为,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是
    3. (3) 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了确定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他可以在图二的子代中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的基因组成为;否则,这只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4. (4) 我国在应用空间技术育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果蝇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果蝇的体积可比原来大一倍,这种变异是变异。
    5. (5)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下能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下,部分幼虫能发育成残翅果蝇。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 34. 为了践行“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对提高果蔬大棚产量作指导,并向农民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原理。感悟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

    1. (1) 过程①代表,其意义之一是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过程②代表,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 (2) 要提高产量,果蔬大棚白天要(只写一个),使①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
    3. (3)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使空气质量提高,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
    4. (4) 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填生理过程),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循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