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16

试题详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年7月,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落见》,该文件明确指出,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文本一]

 “建造《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缆绳部分应选用什么材料?”“观察水杯里的水,杯壁边缘处的水位为什么比中间略高?”“树木年轮,一圈就代表一年吗?”..,...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极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久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前瞻性。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这一减一加,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减掉的是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增加的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从个人角度看,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从国家层面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因此,从小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于国于民都是有益且必要之举。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及科学素质持续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最新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约八成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基础总体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等问题和不足,待加强和改进,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教育涉及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关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领域、行业,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凝聚合力,一方面,要加快补短板,在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另一方面,要盘活各方面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并提供资源和课程,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科学教育的机制。此外,还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帮扶托底工作,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人才成长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在科技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的今天、从娃娃振起,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有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促使更多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定能让全民科学素质再上台阶.培育出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创新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蓄积更充足的底气,

 (人民日报: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文本二】

近年条、南京加快科晋教育基地建设,持续开展有助于青少年能源成长的科普活动、打造科普矩阵,拓宽科普宣传渠道,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有加法。

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科普体系。持续推进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认定工作,为青少年提供科普平台,2023年南京新认定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8家。截至目前,市级科普基地共209家,其中国家级科基地14家、省级科普基地80家,

强化活动组织,传播科学精神,推出优质科普资源"进校园”活动,定其组织院士专家开展宣讲,丰富“双减”后学生课堂的科普内容、在今年南京市级科普讲解大赛中首次设立青少年组,评选产生科普小达人8名、为青少年搭建科学传播舞合。

规范培训机构,提升科普质量,开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监管服务,提升机构培训质量,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优质科技教育,已有8家机构按照南京市准入指引新要求整改提升并审核通过,科学教育生态进一步优化,

 (南京科技局:南京着力推进科普教育做好“双减”中的加法)

[文本三]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在1630名14-35岁青少年中,进行的一项科学家精神专项调查显示,61.0%的受访青少年表示对科学研究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希望今后自己也能开展科学研究,35.5%的受访青少年表示有一些兴趣和热情,仅3.6%的受访青少年表示没有兴趣.

说起对科学感兴趣的原因,72.1%的受访青少年表示是科学能够提升国家实力,68.7%的受访青少年表示是因为科学能够造福社会和人民.00后学生黄淑瑶认为,科学具有一种探索未知的美,本身就很迷人.同时,推动科学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进步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60.7%的受访青少年表示科学知识本身十分具有魅力,59.8%的受访青少年感到科学家事具有激励意义,45.3%的受访青少年认为科学相关文化产品很有意思,40.6%的受访青少年认为科学相关知识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宽的升学就业前景。

试题所涉知识点

知识点

试题被试卷采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