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02

试题详情

阅读信息类文本

①在“莆田非遗,传承有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小刚组的同学收集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材料一】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

①莆田木雕是福建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郑春辉师傅是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也是莆田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用4年时间,采用精微透雕、浮雕等雕刻技法,将《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刻在了直径近4米、长达1米的樟木上,一举打破世界最长木雕的吉尼斯纪录。

②与一般的传承人不同,郑春辉在“守正”的同时不忘“创新”。他的山水木雕创作,不仅是将传统山水画立起来,而且尝试用这种方式来反映现实、记录时代,《闽乡多锦绣》便是这一特点和风格的集中体现。作品以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景物为题材,运用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作品不再是单纯的传统山水景观,而是以田园诗歌的形式记录、赞颂了贫困山乡脱贫致富后充满生机的图景。

【材料三】

①莆仙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莆仙戏扎根于民间土壤之内,积淀着由宋到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戏剧艺术因子,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活动石”。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五千多个,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2022年,莆仙戏《踏伞行》荣膺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是福建省时隔十五年再次荣获该项殊荣。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老舍先生曾以“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的诗句盛赞莆仙戏。

【材料四】

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皮制作技艺传承人方培清说,制作燕皮首先要把猪肉锤打成肉泥,这个过程需要约2个小时。捶打过程中,需要反复挑除影响燕皮口感的肉筋,这样才能保证猪肉肉质细腻无渣,这也是机器绞肉无法比拟的。之后,将敲好的肉泥,配上地瓜粉,拍打加工,这个制作过程也需要2个小时左右。制作完成后的整张燕皮,像纸一样薄,长可达7米、宽3米。方培清介绍,21年前,他的曾祖父方厚发始创“宝元福记”燕皮老店,采用传统手工制作燕皮,传承至今。在“机器代工”成为主流的现代,方培清为何坚持纯手工制作燕皮?他说:“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丢,一生纯手工,只为一张好燕皮。”

试题所涉知识点

知识点

试题被试卷采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