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13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煮茶是茶艺的一种,指茶入水烹煮而饮。古今中外皆有关于煮茶的记载和研究,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是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煮,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今天,古老的茶文化经由网红经济的开垦,在现代土壤中被重新激活焕新。和古人相比,“围炉煮茶”的走红,不在茶叶,也不在器具,而在于场景、在于形式、在于时间,饮茶已经基本脱离了单纯的生理需要,更多地体现为对饮茶氛围的体验和对煮茶形式的享受。

材料二

2022年11月,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围炉煮茶”相关推文量超18万篇,互动量超19237万人次。随着寒冬来袭,“围炉煮茶”热度不断升温。

“围炉煮茶”带火相关炉具及茶壶产品,“泥炉+茶壶"成为家庭版“围炉煮茶”必入套装,商家往往贴上“围炉煮茶”标签,组合销售相关产品。据悉,某线上购物干台2022年9月至11月标题中含有“围炉煮茶”关键词的相关产品销售额达到3838.5万元。

“围炉煮茶”满足了消费者两方面的诉求,一是情绪价值,二是社交需求。情绪价值=冬日暖心安抚+城市精神出逃:社交需求=居家线下社交需求+网红打卡线上社交需求。

材料三

“围炉煮茶”:“煮”的是非遗保护新样态

①“围炉煮茶”煮出“热度",是“天时地得人和”的结果,从2022年11月起,寒潮席卷全国各地。不少地方更是“一夜入冬"。继2021年热红酒、秋冬四件套大火之后,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秋冬暖意“仪式感"。与三五好友、亲戚友邻围坐在一起,看着热气的茶汤,翻烤着红薯、板栗,“围炉煮茶”提供的慢生活松弛感,刚好为人们带来短暂的放松与满足,满足了人们居家期间的线下社交需求。很多商家抓住风口上架“围炉煮茶”套餐,许多大城市里四处燃起暖洋洋的炭火。更进一步讲,“国炉煮茶”的意义不仅在于饮茶本身,更多的是背后的情绪价值。“后疫情时代”的众多不安与焦虑,使人们更渴望温暖与安宜。

②“围炉煮茶”煮出“热度",不是新鲜事物的一次偶然成功,而是中国传茶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双向选择"。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详细记录了煮茶的过程。历代文人也多有关于“围炉煮茶”的名篇传世,如苏轼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如今中国茶仿佛逐渐找到了与年轻一代对话的方式,以茶为基底,加入水、奶、果、咖,不断创新的茶饮和不断拓宽的茶空间都在推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饮茶已然成为部分人生活中的习惯。

③现今,茶文化已成为我国特有的文化载体。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岁月更迭,茶文化的精髓和内里性质不会改变,但是其外在表现可以更加多样。“围炉煮茶”正是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它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茶文化,也给生活增添了一些情趣和雅致。即使是潮起潮落的“网红经济",也为中国茶文化在现代守正创新、焕发新魅力提供了良好示范。

材料四

始于流量,陷于氛围,终于翻车。不少消费者发现,迅速走红社交媒体的“围炉煮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苦涩的茶汤、受潮的花生、夹生的红薯,照片中的小资情调似乎仅朋友圈可见。

最近,“*围炉煮茶’中毒”事件频频登上新闻热搜,连“中国消防”都发文提醒煮茶时要注意安全。这无疑给“围炉煮茶”的热度又浇上一盆冷水。

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冬天街边的热红酒”再到如今的“围炉煮茶",年轻人往往会为新鲜的氛围感买单。“围炉煮茶“,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试题所涉知识点

知识点

试题被试卷采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