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日期: 2024-06-17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试题详情
下图为古蜀文明代表——三星堆出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明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明的典型器具。这三种文化因素集合到同一件器物上,据此可推测(   )

A、 三星堆是古蜀文明发展的巅峰
B、 中原文明与古蜀文明相互隔绝
C、 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加发达
D、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试题详情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
A、 手工业的新发展
B、 私有观念的产生
C、 农业技术的进步
D、 赋税负担的繁重
试题详情
唐代科举制具有选拔范围广泛、选拔标准全面等优势,但也存在选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视道德等问题。由此可见(   )
A、 科举制不适应唐代的发展
B、 科举制是唐代唯一的选才方式
C、 唐代的科举制度需要不断的完善
D、 科举制阻碍了唐代的发展
试题详情
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利益于(   )
A、 民族关系的和谐
B、 社会的急剧转型
C、 西方科技的传入
D、 国家力量的支持
试题详情
五四运动期间,包括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各族各阶级人民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在斗争和实践中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完成了从“民族”到“中华民族”的转变,材料体现了(   )

①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各民族开始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②马克思主义取代了传统民族观念,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概念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各民族斗争实践相结合

④五四运动期间,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试题详情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列内容是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四渡赤水河   ②渡过湘江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雪山、草地   ⑤强渡大渡河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⑤①③②④
试题详情
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 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 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 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试题详情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几亿人口的大国,完成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同时也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该材料提到的历史事件(   )
A、 消灭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B、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C、 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
D、 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试题详情
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图名称应为( )

A、 中国农民与地主阶级占有土地数量统计图
B、 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统计图
C、 中国农业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统计图
D、 中国外资企业产值与内资企业产值统计图
试题详情
下图为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该图(    )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A、 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
B、 显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
C、 体现了因地制宜进行开放的层次性
D、 反映了由北向南逐步开放的渐进性
试题详情
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 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 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 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 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试题详情
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表述完整的是(   )
A、 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建立
B、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试题详情
1947年,丘吉尔把欧洲描绘成“一堆碎石,一片废墟,一处瘟疫和仇恨的滋生地”。但是处于废墟中的欧洲在20世纪50-70年代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欧洲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两极格局的影响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欧洲逐渐走向联合
D、 欧洲联盟的成立
试题详情
《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随着时代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兴盛起来,因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 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
C、 冲击了西方传统文化
D、 思想体系已逐渐僵化
试题详情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古希腊在的民主制度为现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C、 鸦片战争后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4分,17题15分,18题6分,共35分。

试题详情
光辉奋斗路,青春正当时。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材料一  ……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三  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并开始建设新社会的实际探索。这个事实有力地表明:凡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尽管最初力量很小,尽管在成长进程中,难以避免种种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一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任何陈腐力量阻挡不住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简表(部分)

时期

青年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

左权、赵尚志、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

解放战争时期

董存瑞、刘胡兰、江竹筠(江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试题详情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九年级某班同学将开展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曾经先后六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以下是其中的一次:

1954年3月10日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摘编自龚群《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材料四  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要求打造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的正是中国这个具有原创性古老文明国家把发展自己与发展人类文明和谐的统一起来,惠济天下的大国胸怀和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创新是他的整体思维,不仅超越了西方选举驱动的政党政治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观,而且还具有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合力,而中国将现阶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更是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的全方位的战略发展。

——摘编自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在上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结合所学,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