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日期: 2024-06-16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相应的英文字母。每小题2分,共30分)

试题详情
如图遗址是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与该暴行相关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 打开中国门户
B、 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 开始染指台湾
D、 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试题详情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 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 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试题详情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试题详情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
A、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 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C、 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 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试题详情
“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 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试题详情
据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A、 自强与求富
B、 维新变法
C、 民主与科学
D、 三民主义
试题详情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 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 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试题详情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 列强瓜分中国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军阀割据纷争
D、 国民政府腐败
试题详情
“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 二次革命
B、 护法运动
C、 护国战争
D、 北伐战争
试题详情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 )
A、 背景
B、 主张
C、 内容
D、 影响
试题详情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见,他倡导( )
A、 政治革命
B、 文学革命
C、 军事革命
D、 科技革命
试题详情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其中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试题详情
《新青年》共刊登各类文章2521篇,其中提及“社会主义”1913次,提及“俄国革命”330余次。这说明它主要宣传了( )
A、 民主科学
B、 新民主主义
C、 三民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试题详情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 )
A、 五四运动
B、 红船精神
C、 井冈山精神
D、 长征精神

非选择题(30分)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被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英国借端武装侵略的局势,(林则徐)积极进行战备,搭建炮台,招募守兵,整顿海防……以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一度无隙可乘……后由于投降派诬害被革职遣戍新疆,他在那里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策防备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精忠爱国的写照。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

材料二: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感情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摘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试题详情
历史的进程往往因杰出人物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康有为大事记: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1879年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1891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1917年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试题详情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部分国人目睹和感受到了科技的优越性,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抵拒排斥转向批判性地吸取。同时,洋务运动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适宜的土壤。随着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进步人士。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