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日期: 2024-06-12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

选择题(每个2分, 共30分。)

试题详情
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这种曙光是指( )
A、 手工工场的兴起
B、 机器大生产的兴起
C、 工业革命的发生
D、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试题详情
14—16世纪被世人认为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是指(    )
A、 资本主义萌芽
B、 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运动
D、 资产阶级革命
试题详情
17 世纪晚期,英国率先由“一个人统治的国家”到“一群人共同统治的国家”。这一变化主要是通过(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殖民争霸战争
C、 自上而下改革
D、 科学技术变革
试题详情
明治时代的日本设计师片川东雄设计的奈良帝室博物馆饱受批评,理由是这种纯洋风建筑和奈良根本不搭调。大正时代建立的旧古河庭园,其红砖墙的西洋风建筑风格和东洋式的石灯笼、茶室等传统风格相搭配,“和洋折中”的思想溢于景中。这一变化说明(( )
A、 日本明治时代缺乏设计创新
B、 文明开化政策遭遇民众抵触
C、 民众观念落后制约建筑创新
D、 外来文化应与本土风格融合
试题详情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试题详情
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英国“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典型事件是 ( )
A、 通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C、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 通过殖民扩张,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试题详情
2017年5月,39岁的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微信朋友圈流传这么一个诙谐的段子:说真的,姓马的都厉害,第一个是马克思(主义) 改变了我的思想,第二个是马化腾改变了我的交流方式,第三个是马云改变了我的消费观念,改变人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共产党宣言》
D、 《联合国家宣言》
试题详情
亚历山大二世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使19世纪后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这个“最大瓶颈”指的是(    )
A、 资金缺乏
B、 封建农奴制
C、 土地自由买卖
D、 劳动力不足
试题详情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各国历史发展的相似影响是(    )
A、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确立起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 助长了军国主义势力
试题详情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 美国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试题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这两位大臣的言论可以直接用来( )
A、 分析一战的非正义性质
B、 呈现一战的严重后果
C、 介绍一战东线战场战况
D、 说明一战的深远影响
试题详情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亚非拉三洲带有着普遍的性质。这种现象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性质,表现了建立亚非拉独立民族国家体系的历史趋势。下列符合该历史趋势的是(   )
A、 拉美独立运动
B、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C、 日本明治维新
D、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试题详情
苏军在这场战役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士气大增。这场战役就像拥有魔力一般让苏联开始掌控局面,所以说这场战役的意义真的非常重大。纳粹德国东部战线上的主动权自此也永远地失去了。材料描述的“这场战役”是指(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凡 尔登战役
C、 柏林战役 -
D、 诺 曼底登陆
试题详情
“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该主张出自( )
A、 达尔文进化论
B、 牛顿微积分学
C、 万有引力定律
D、 法拉第电磁感应
试题详情
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组织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新开发银行也得到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一举措( )
A、 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 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C、 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隶属地位
D、 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顽疾

非选择题(16题 15 分; 17题 15 分; 共30分。)

试题详情
 西风东渐,新旧激荡。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九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相关资料,对这个专题做了探究和小结。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近代化的轨迹】

材料一:

【近代化的比较】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近代化的潮流】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试题详情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材料二: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但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份地缴纳赎金。

材料三:1869年,(日本) 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