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一)

日期: 2024-06-15 中考阶段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 ”,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 人、秦朝人的祖先…… 。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 民族认同
B、 华夷有别
C、 民族差异
D、 国家统一
试题详情
李斯认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而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表明( )
A、 都是一家之言,毫无可取之处
B、 商鞅变法存在缺陷,弊大于利
C、 所站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D、 商鞅变法是秦走向灭亡的根源
试题详情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这反映出商鞅变法( )
A、 废井田,确立土地国有制
B、 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C、 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 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试题详情
《史记 • 过秦论》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 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段史料指出了秦末农民起义的( )
A、 原因
B、 经过
C、 特点
D、 影响
试题详情
《三国演义》描写了这样一则故事:周瑜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并巧妙地运用天气和曹操多疑的性格,备齐了十万支箭,立下奇功。这则故事是( )
A、 蒋干盗书
B、 草船借箭
C、 周瑜打黄盖
D、 孔明借东风
试题详情
 通过地理位置关系描绘宋金议和后的政权并立,下列示意图中最符合当时形势的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以下名言中,最能体现唐太宗重用魏征的原因的一句是(  )
A、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B、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
C、 “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闻所未闻,日慎一日”
D、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试题详情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时期

秦朝

汉朝

宋朝

元朝

典型措施

郡县制

“推恩令”

设通判、转运使

设路、府、州、县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选官制度的变迁
C、 科举制度的发展
D、 边远地区的开发
试题详情
“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以上材料主要肯定了这种“考试制度”的(  )
A、 以德取士
B、 分科考试
C、 门第优先
D、 公平竞争
试题详情
央视《百家讲坛》某专家介绍历史上一人物: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等,据此,你判断该人物是(   )
A、 隋文帝杨坚
B、 唐太祖李渊
C、 宋太祖赵匡胤
D、 元世祖忽必烈
试题详情
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宋代土地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地主,也包括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以资代役纳入税收规范,新增了一些税种,如“城郭之赋”、过税(商品流通税)、住税(商品交易税)、力胜钱(水路流通税)等。这些变化反映出宋代(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崇文抑武的风气
C、 人身控制的减弱
D、 理学思想的强化
试题详情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试题详情
1898年,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取缠足之女”。由此可知( )
A、 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B、 男女平等思想已经得到广泛传播
C、 维新派代表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
D、 维新运动包含了社会风俗的改良
试题详情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据此分析,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
A、 盲目乐观,准备不足
B、 保障不足,武器落后
C、 指挥不当,战术错误
D、 政府腐败,官兵怯战
试题详情
 英国把鸦片战争称为“通商战争”,美国学者张馨保则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当二者相遇时,冲突不可避免,中国的失败也同样不可避免,二者观点都( )
A、 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 反映了战争发生的真实目的
C、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D、 表明了中国战败的不可避免
试题详情
 20世纪50年代,作为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出席了众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下列外交语言与下图相符的是(  ) 
A、 我国需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C、 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D、 我们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题详情
 1983年7月,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者纷纷前来认购,开创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先河。这表明了(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C、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 可持续发展攻略全面贯彻落实
试题详情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转折”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
B、 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工业国
C、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我国开始正式融入世界市场
试题详情
 如图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 
A、 体现建筑艺术高超
B、 代表大河文明最高成就
C、 反映王权至高无上
D、 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
试题详情
荷兰学者胡伊加青认为:“这些文学和艺术作品展现了一个向往更美丽生活的梦,一个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梦,这个梦是留给人类的遗产个人可以完善自身,全面发展的观念和理想。”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作品是 ( )
A、 《神曲》
B、 《哲学通信》
C、 《复活》
D、 《向日葵》
试题详情
如表是某同学梳理知识时画的一幅结构图。下列最符合的主题是(    )

A、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
C、 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D、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试题详情
距今140多年的日本,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改革后的史实?(   )。

①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接受义务教育   ②向西方学习,天皇和英国国王一样只是徒有虚名,没有实权

③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建设         ④仍保持自古以来的“皇军”保卫日本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俄国十月革命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主要指它是最早(  )
A、 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
B、 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
C、 实践马克思主义
D、 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
试题详情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科学的突破, 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需求增长刺激新技术的发明
B、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 生产经验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博物馆通过文物承载着历史,也传承着文化,其中蕴含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长久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物示例【工艺之美】 
 
材料二:中国古代文物示例【科技之著】 
​ 
材料三: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不是“没有也不可能突破传统的科技体系”,而是在许多方面对传统科技体系有了大的突破;也不是对“一些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总结”,更不是“一些科技体系的尾声”,而是对不少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创造性总结,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高峰,是世界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峰。 

——清华大学科技史系教授吴国盛

材料四: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试题详情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进一步重大指示。回顾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满艰辛。探寻历史人物追求梦想的历程可以为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一定的借鉴。中国人“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数,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便将剪辫子纳入反清革命,剪辫子成了一股风潮。广东光复后,人们自觉剪掉辫子,广州一天剪辫子者有20多万人,城里的理发店从早到晚,排起了长队,非常拥挤。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北京2月12电:“……年幼的末代皇帝溥仪今天退位。”《泰晤士报》评论说,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材料四  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试题详情
 家庭财富的变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侧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柱状图(单位:元) 
 
材料二:信中国成立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 
“三转一响”→“四大件”→“一动不动” 
请回答:
试题详情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的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人的伟大和卓越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新政”从改革银行制度开始……早在罗斯福就职的头一天夜里,他就指示财政部长起草紧急银行法案,限5日内完成。3月6日,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接着国会于3月9日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颁布于1933年5月12日。这是罗斯福企图对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的尝试。……为恢复工业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称,这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四  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自18世纪以来以西方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法国、英国、美国,让世界伟大三百年,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我们习惯了这种伟大,它让我们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掌控着绝对的支配权。但事情正在起变化,有些危机来自我们西方国家自身的错误,而有些则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

——译自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举行的大使会议的讲话(2019-08-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