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题(一模)

日期: 2024-05-30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分)

试题详情
下列符号中,表示镁元素的是(  )
A、 Ag
B、 Hg
C、 Mg
D、 Mn
试题详情
下列各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干冰(H2O)
B、 纯碱(NaHCO3
C、 生石灰(CaO)
D、 高锰酸钾(K2MnO4
试题详情
某同学模拟自来水厂将河水净化,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②可除难溶性固体杂质
B、 步骤③X试剂常用活性炭
C、 步骤④应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水
试题详情
环境空气质量检测项目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三个指标.下列做法对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 用氢气做燃料
B、 露天焚烧垃圾
C、 汽车排放尾气
D、 用煤作燃料
试题详情
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不同的是(   )
A、 水银和银
B、 红磷和白磷
C、 水和过氧化氢
D、 金刚石和石墨
试题详情
“西气东输”是开发西部的一项重大工程.这里所说的“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一氧化碳
B、 氢气
C、 甲烷
D、 液化石油气
试题详情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pH可能为10的是(  )
A、 生石灰
B、 白醋
C、 桔子汁
D、 食盐
试题详情
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B、 称量时,必须将氯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 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应该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D、 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20
试题详情
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变成水蒸气——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湿衣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更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试题详情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下列各组物质不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金刚石和石墨
C、 红磷和白磷
D、 氧气和臭氧
试题详情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红色的铜丝变成绿色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生成的气体可以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试题详情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氧、硫元素
试题详情
1949年郭文德发明的蜂窝煤被列在2016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入围名单的前两名,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试题详情
20℃时,50g水溶解0.6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
A、 易溶
B、 可溶
C、 微溶
D、 难溶

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试题详情
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作制冷剂
C、 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
D、 生石灰遇水放出热量,可作食品干燥剂
试题详情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质量(  )
A、 大于镁带的质量
B、 小于镁带的质量
C、 等于镁带的质量
D、 可能等于镁带的质量

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试题详情
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试题详情
如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试题详情
小金通过实验研究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其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取1克炭粉和10克氧化铜,混合均匀,加入到试管中,塞上带有导管的橡胶塞。

步骤3:按图所示固定好试管,连接好装置,用酒精喷灯加热混合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明显现象产生时结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