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富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日期: 2024-06-14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来填涂在对应的答题卡上。(本卷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试题详情
1839年7月,中国严厉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英国政府决定借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随后,英国发动了(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B、 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试题详情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指的是( )
A、 失去农民的支持
B、 中外敌对势力联合绞杀
C、 内部变乱削弱实力
D、 清军与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试题详情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新其心”中的“握”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
A、 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 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 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 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试题详情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边疆危机不断。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入侵我台湾的国家是( )
A、 英国和法国
B、 法国和美国
C、 英国和日本
D、 美国和日本
试题详情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右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殉难图。这体现了,维新派人士( )

A、 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精神
B、 与日军血战不怕牺牲精神
C、 献身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
D、 为民主共和奋斗献身精神
试题详情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指的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 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试题详情
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
A、 秋瑾
B、 章炳麟
C、 陈天华
D、 孙中山
试题详情
“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据此推断,该材料评价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试题详情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出自( )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宪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试题详情
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据此推断在这部历史剧中表现了(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北伐战争
试题详情
鲁迅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同‘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狂人日记》( )
A、 提倡旧文学,反对新文学
B、 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C、 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D、 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
试题详情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 侵略与反抗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近代化的探索
D、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试题详情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说: “ 嘉兴南湖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 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 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试题详情
“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合作的诗歌。诗歌中,国共两党合作的目的是( )
A、 推翻清朝统治
B、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 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D、 共同抗日,赶走日本侵略者
试题详情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描写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与此有关的口号是( )
A、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B、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C、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试题详情
下图所示资料反映了遵义会议的( )

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        

——刘伯承《回顾长征》

A、 重要意义
B、 历史背景
C、 主要内容
D、 召开时间
试题详情
右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 )

A、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试题详情
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
A、 开赴北伐战场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胜利结束长征
D、 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试题详情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 要寻求美国帮助
B、 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 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 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试题详情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试题详情
自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到1948年底,在解放区约有1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有利于( )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工农红军胜利会师
C、 重庆谈判胜利进行
D、 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试题详情
20 世纪初《东方杂志》曾刊文疾呼:“科举之毒我中国人者,千有数百年。中国人之迷焉为之,抛弃其真学术,消尽其良性质,而从事于迂腐无用之学,濛濛混混,以致有今日之辱!”文中痛斥的制度正式废除是在( )
A、 清朝末年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五四运动时期
试题详情
1927年,郑振铎在《上海的居宅问题》中写道:“时时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着长辫子、戴红结帽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由此可以看出上海( )
A、 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B、 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C、 社会已经全盘西化
D、 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非选择题(本卷共3题,第26小题17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19分,共50分)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是伴随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不断觉醒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时期“师夷制夷论”的提出,到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被经过维新的东邻小邦战败的强烈的历史震撼,使许多中国人从“洋务救国”的梦中惊醒,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进到效仿西方改革政治的阶段。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请回答: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总体上按照陈独秀领导的党中央只负责做政治工作不掌握军权的指导思想开展革命……7月15日,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党当局做出“分共”决定,国共合作关系彻底破裂,共产党人终于认识到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中共中央指出,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创造新的革命军队”“建立工农的革命军”。

——摘编自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

材料二 遵义会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

 ——摘编自李捷《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这要说道:“一九四五年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那次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说明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表示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释放他回去;同时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以有利于全国抗战的发动。

——摘编自《周恩来对中共确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贡献》

材料二

时间

主要事件/史实

1937年

为配合国民党军坚守晋北防线,八路军进军平型关附近,他们利用有利地形歼灭日军1000多人

1938年

北路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940年

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944年到1945年初

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总结了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将我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解放战争时期,在武装斗争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仅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摘编自《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材料四

时间

事件

1921年7月

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1927年

中共三大的召开,共产党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开展国民大革命

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2年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

1935年底

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

1937年10月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8月--1938年10月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1937年--1940年

创建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1940年8月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对日军发起“百团大战”

1942年初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5年4至6月

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9月

日本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6年6月

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