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五)

日期: 2024-05-31 中考阶段历史

选择题

试题详情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分别在不同地域使用(的情况) 严重阻碍着各地商品的流通及统一国家的财政收支。为此,秦灭六国后,秦始皇( )
A、 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B、 颁行统一的文字小篆
C、 在全国推行使用纸币“交子”
D、 推行圆形方孔五铢钱
试题详情
甲骨文“王”字,像斧头,用以专称拥有镇压、宰杀权的最高统治者;“服”旁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右上部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按住一个人头令其服从。这说明甲骨文( )
A、 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 对汉字形成影响深远
C、 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D、 有助于了解当时政治
试题详情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所上《天人三策》中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是( )
A、 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B、 巩固汉朝统治
C、 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D、 培养儒学人才
试题详情
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
A、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B、 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C、 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 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试题详情
下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海外贸易拓展
C、 疆域面积扩大
D、 商品经济繁荣
试题详情
清朝规定出海商船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些规定体现清朝( )
A、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B、 户籍管理制度严格规范
C、 限制中国商民出海贸易
D、 严格约束外国商人活动
试题详情
(2分)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B、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C、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D、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试题详情
(2分)“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这是电视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下列史实中与“一代天骄”有关的是(  )
A、 统一蒙古
B、 建立元朝
C、 开凿运河
D、 灭亡南宋
试题详情
条约规定:“凡佛兰西(法兰西)人按照第二款至五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根据这项规定,法国获得了( )
A、 协定关税权
B、 租地建房的权利
C、 领事裁判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试题详情
有人指出:中国兴中会的成立,可谓导致“革命风潮之鼓荡全国者,更为从前所未有”。其意在说明兴中会的成立( )
A、 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B、 给满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C、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试题详情
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如火如荼地组织农民运动。据《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常有(农民) 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由此可知,农民运动( )
A、 响应了北伐战争的形势
B、 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是北伐战争的主要形式
D、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
试题详情
图1、图2是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图1                            图2

A、 中国经济由商品输出转为商品输入
B、 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入
试题详情
毛泽东说:“照搬苏联的经验后……我们就得到了教训,知道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是应该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下面率先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南昌起义的发动
C、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 红军长征的开始
试题详情
 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千克

4千克

53.8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 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 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C、 这是我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D、 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
试题详情
 今天的“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主营中西式糕点,最早创办于清道光年间,1956年公私合营后成为国有企业,1997年改为股份制企业,2009年引进多条国内一流生产线,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材料中“双合成”的发展之路反映了(  )
A、 山西企业走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
B、 山西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C、 我国不同时期政策的调整
D、 国企改革的中心环节是科技升级
试题详情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输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                                 

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8年,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实验区

A、 “改革开放”卷
B、 “国防建设”卷
C、 “民族团结”卷
D、 “统一大业”卷
试题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它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 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 典著作 ”。这里的“它 ”是指( )
A、 《物种起源》
B、 《共产党宣言》
C、 《战争与和平》
D、 《资本论》
试题详情
欧洲中世纪,法兰西公爵的一个封臣、蒙莫朗西的领主被传唤到他国王的法庭上受讯,法庭给他定了罪,他不服法庭的判决而平平静静地退出去了,甚至没有一个人想逮捕他,因为这是法国人的习俗所不允许的。 由此可以判断封君封臣制 ( )
A、 不能越级管辖
B、 等级森严
C、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D、 权利义务相交织
试题详情
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据此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B、 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C、 不具备侵略的性质
D、 稳定了法国的政局
试题详情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说:“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天主教和对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文中迈入大洋走在前列的国家是( )
A、 英国、法国
B、 荷兰、意大利
C、 英国、荷兰
D、 西班牙、葡萄牙
试题详情
《世界简史》冲记载:“人口数量在1850年至1950年增加一倍多后.....地球有限的资源意味着这种增长速度不能无止境地延续,但是当其迅速发展时,这种失控的人类数量将会让全球各地现存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不堪重负。”材料反映了( )
A、 地区冲突问题
B、 人口增长问题
C、 恐怖袭击问题
D、 技术革新问题
试题详情
某班学习小组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合作探究,整理了以下内容,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 背景
B、 性质
C、 经过
D、 影响
试题详情
“塞尔维亚7月25日的答复几乎接受了所有条件,但拒绝了奥地利官员在塞尔维亚领土上参与调查该案的要求。奥地利立刻断绝了同塞尔维亚的外交关系,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与“该案”相关的史实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十月革命
C、 萨拉热窝事件
D、 组建三国同盟
试题详情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试题详情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亿人口卷人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参战各国死伤人数达3000余万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材料分析题

试题详情
探究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兵戎相见、民族交融的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经济发展】

材料二:江南之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 (安定) 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五十四传论

【文明交流】

材料三:“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 ·- 《汉书》

【兵戎相见】

材料四: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民族交融】

材料五:(孝文帝)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

试题详情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诞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感受共产党人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

1921年7月23日,“会议”在上海开幕。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革命道路】

材料二: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决胜千里】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试题详情
在复习“大国兴衰”时,老师设计了以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探究一:图文说史一一探讨日本崛起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探究二:文献说史一一解决美国难题

探究三:导图说史一一阐述苏俄(联)兴衰

探究四:以史鉴今一一畅谈国家发展

1